现代技术的奇迹之一在于其升级能力。手机中的软件可以无休止地更新。个人电脑中的芯片可以被更强大的替代品取代。笔记本电脑可以翻新,也可以通过外部 RAM 扩展内存。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总有一天,您心爱的设备——无论是智能手表、电视、手机还是平板电脑——会走到寿命的尽头。曾经值得信赖且有价值的物品,变成了又一件多余的垃圾。该怎么处理它?

这个问题不是假设。我们有数据可以准确地显示,目前我们是如何处理面临寿命终结的电子产品的,但这些数据往往并不喜人。

研究表明,2022 年全球共产生了约 6,200 万吨电子垃圾,其中包括 3,100 万吨金属、1,700 万吨塑料和 1,400 万吨其他材料。[1]

数据显示,不到四分之一 (22.3%) 的电子垃圾得到了收集和回收,而在这项广泛的分析中,不同的产品类型存在巨大的差异。[2]大型家电(34% 的回收加工率)、加热/辐射套件 (27%) 和显示器屏幕 (25%) 的回收率较高,而小型器件 (12%)、光伏板 (17%) 和照明设备 (5%) 更易得到不协调的处置。[3]

留下的是堆积如山的无用电子垃圾:计算机、电话、洗衣机、冰箱、插头、照相机、微波炉、打印机、电池、卫星导航系统、透析机、医用冰柜和其他各种诊断设备。

这些泛滥的垃圾去了哪里? 有些被倾倒在公共土地上,或者被扔进河流或海洋。有些被不必要地送到垃圾填埋场,与可生物降解的垃圾一起埋葬。这些电子垃圾并未按组件精心地回收加工,而是造成了真正的危害—— 它们被中低收入国家 (LMIC) 的贫困儿童捡拾,或被露天焚烧,被浸泡入酸液,被手工拆解,或是带着塑料涂层,被切碎成微塑料,最终往往进入人类食物链。至关重要的是,它们鲜少得到回收加工,而且大部分是有毒的。

以消费为导向的生活方式留下的残余,造成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甚至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电子垃圾若任其腐烂,会向大气和水源中释放多达千种不同物质,包括铅、汞、二噁英等致命污染物,这些都被认定为对人类具有严重威胁。由此面临最大风险的群体包括最易受伤害的社会成员。

谁最容易因废弃的电子垃圾而受到威胁?

谁最有可能遇到有毒的电子垃圾,或遭受其排放的危害? 通常是贫穷和弱势群体。

尽管大多数电子垃圾是在美国、欧洲、远东等发达国家/地区产生的,但其中大部分最终被运往非洲和亚洲的新兴经济体,那里的回收加工立法不那么严格。2022 年,全球有超过 500 万吨的电子垃圾被运往国境之外,其中 65% 是无证运输。[4]

这是转移问题,而非解决问题。而新兴国家在接受他国废弃的电子产品之前,已经在努力处理自己的电子垃圾了。非洲和亚洲是国内电子垃圾回收率最低的大陆,分别为 0.7% 和 11.8%。[5]

在非洲的 54 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 11 个设立了某种形式的电子垃圾处理政策,只有两个国家有指定的收集目标。[6]2022 年,非洲进口了超过 50 万吨电子垃圾,其中绝大部分脱离了控制。作为对策,一些非洲国家姗姗来迟地着手实施了联合国 2024 年《全球电子垃圾检测》(GEM) 报告中所谓的“提高意识的举措”。示例包括:

  • 在突尼斯,电子垃圾处理机构 Collectun D3E Recyclage 与德国国际发展合作机构 GIZ 联合开展了一项推广活动,吸引当地数十家企业开始回收电子垃圾。
  • 埃及环境部正在资助建设一系列电子垃圾处理厂,以达到国际公认的技术和环境标准。
  • 在加纳,所有电子产品制造商现在必须向国家税务部门缴纳“生态税”,该部门正利用这笔收入来建造回收设施链。
  • 尼日利亚设立了电子产品制造商的登记册,根据市场份额向其收费,将收益用于收集和回收。
  •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非政府组织 Benelux Afro Center 提出的电子垃圾倡议已经推动回收了超过1 万公斤的电子垃圾。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也有类似的国家电子垃圾处理战略,战略正从草案转向审批阶段。

亚洲也在取得类似缓慢但稳定的进展。亚洲每年进口近 300 万吨电子垃圾(其中三分之二是无证运输),但在接受 GEM 报告调查的 49 个国家/地区中,只有 7 个制定了收集目标。多个国家/地区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 在进口之前,中国国内就产生了 120 亿吨电子垃圾,该国正逐步出台一连串政策来应对相关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概述了电子垃圾的适当管理手段,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可回收设施网络。制造商获得经济激励,以设计适合回收的产品。参与回收的企业正在对回收计划的商业因素进行试验,同时克服挑战,利用回收材料制造新产品。
  • 在台湾地区,《废弃物清理法》和《资源回收基金管理法》设定了回收率目标,并对违规行为实施惩处。目前,台湾约有4% 的电子垃圾是通过正式批准的计划收集的。
  • 日本《家电回收利用法》设立目标,要求到 2025 年底,实现四种主要家用电器 70% 的回收率:空调、电视、冰箱和洗衣机。
  • 新加坡推出了减少、再利用和回收政策,并纳入了全国性的维修和翻新计划。政策目标是到 2030 年实现 30% 的国内电子垃圾回收率。

由于世界各地的电子垃圾负担不平等,儿童和女性遭受的影响最大。

儿童是中低收入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来源,经常为了养家糊口而被迫工作。国际劳工组织 (ILO) 将人工回收垃圾定为使用童工的最有害反面典型之一,此回收方式使年轻工人直接接触一系列有害物质。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多达 1,800 万青少年和近 1,300 万女性(育龄妇女人数不详)面临电子垃圾回收带来的“不良健康后果”,这些群体未获得相应的法律保护或培训。[7]

例如,铅会降低男性生育率。它也与血压升高、流产、神经损伤和学习障碍有关。汞会影响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会损害肾脏、肝脏和大脑。铋会导致皮肤问题和抑郁,而钴可引发呕吐、视力丧失、心脏病和哮喘。镍会加快呼吸系统癌变。锡会导致呼吸困难和泌尿系统疾病,而锌长期以来与先天缺陷有关。

当然,一些最年轻的受害者还在母亲的子宫中孕育着。电子垃圾中的化学物质和其他二噁英与早产和死产的发生率升高挂钩,也与大脑发育迟缓以及呼吸、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有关。其后果是生命更短、更受限,真正堪称为有毒遗产。

令人不安的是,这个问题可能还会恶化。

大量贵重矿物被遗弃

2022 年新产生的 6,200 万吨电子垃圾,相比 2010 年的 3,400 万吨急剧增多。这一趋势并无改变的迹象,预计到本十年末,每年将产生 8,200 万吨电子垃圾,较 2022 年的数据再增长 33%。[8]

鉴于制造商向全球市场投入的电子电气设备 (EEE) 新品数量正在急剧增长,这一趋势并不令人意外。2022 年,约有 9,600 万吨新的 EEE 上架销售,但到 2030 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升至 1.2 亿吨,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了 25%。[9]

新 EEE 不成比例的增长恐怕预示着整体电子回收率的下降,从 2022 年已然不足的 22.3% 降至 2030 年的 20%。这并不表明全社会刻意轻视了电子垃圾问题,而只是一个迹象,表明我们生产的 EEE 数量远超在目前的回收制度下有望回收加工的数量。

不过,也许我们低估了经济激励的力量。越来越多的细节证明,我们肆意丢弃的物品中蕴藏着价值不菲的材料。

仅在 2022 年,就有价值约 910 亿美元的金属随着海量电子垃圾被倾倒。其中包括约 190 亿美元的铜、160 亿美元的铁和 150 亿美元的黄金。目前,我们对这些静待开采的宝藏只是浅尝辄止。

每年约有 280 亿美元的次生原材料是通过处理电子垃圾获得的。除了财政影响外,再生矿物也对生态系统有益。据计算,原材料的二次利用让每年新采矿石的数量减少了 9 亿吨。在发展中国家,采矿业造成了约 7% 的森林砍伐[10]稀土金属成为越来越珍贵的资产,我们应该补充动力,去重新解决我们与电子垃圾的关系。

鉴于这些利害关系,我们如何才能着手大幅增加全球回收的电子垃圾数量?

制造商应该对电子垃圾承担更多责任吗?

近年来,多国一直忙于制定各种有效的政策,以应对电子垃圾的影响。然而,在当今世界公认的 195 个国家/地区中,只有 81 个通过了某种形式的电子垃圾立法。约有三分之一(67 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有关生产者延伸责任 (EPR) 的法律条款,把回收加工的负担转给原始制造商。约有四分之一(46 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电子垃圾收集率的具体目标。[11]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坚信,我们能够而且必须走得更远更快。

联合国《全球电子垃圾监测》(GEM) 报告对此表示遗憾——即使在设有电子垃圾处理政策的国家/地区中,也只有少数设定了维修和再分配的目标。[12]这种重回收不重再利用的偏见,无法加速推进向循环经济过渡,或许是因为它强化了传统的“用完即弃”经济模式。

然而,变革有望到来。例如,美国和欧盟的进步立法者,正在制定管治 EPR 义务和“维修权”的法律规则。后一种概念是指使产品更具可修复性并确保可轻松获取备件,表明公共部门罕见地干预了消费品设计和生产。

在欧盟,《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 规则旨在支持次生原材料的回收。它鼓励个人收集和处理电子垃圾,同时为回收和再利用设定最低目标。立法者也希望通过加大隐藏式垃圾运输的难度,打击非法垃圾出口。这些规则还为国家 EEE 登记奠定了基础,从而消除任何不必要的行政成本,并使整个过程更具经济吸引力。

同样,欧盟近期出台的《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 要求,以“数字产品护照”提高电子产品的绿色透明度。通过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分享详细的产品信息,它旨在进一步将循环性作为一个可行的概念来推进践行。

在美国,各州正在陆续地努力改进电子产品的处理,包括电子垃圾及其相关包装。

目前,纽约和阿拉斯加等地理位置各异的 26 个州已经引入了由 EPR 原则驱动的电子垃圾处理法。新的规则涵盖了计算机、游戏机乃至电信设备的所有电子产品,迫使制造商加入获准的收集计划。每次违规的处罚高达 100 万美元。

与此同时,另有 21 个州针对包装引入了 EPR 法律,每次违规最高罚款 5 万美元。加州的《塑料污染预防和包装生产者责任法案》以及明尼苏达州的《包装废弃物和成本削减法案》均是积极法案的典型,把材料使用寿命中产生的责任置于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肩上。

但立法者能指望跟上电子垃圾不断产生、有如雪崩的节奏吗? 2020 年,英国环境审计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称每个英国家庭平均有 20 个未使用的电子产品。[13]2024 年,该委员会指责政府在解决此问题方面进展甚微,未能认清“电子垃圾海啸”的规模。[14]值得欣慰的是,英国正在出台新的法律,强令在线零售商确保所有 EEE 遵守英国垃圾处理法律,并要求此类商品的制造商在所有包装上标注产品的预测寿命。

这些举措的成败关系重大。非洲、亚洲等处于电子垃圾处理早期阶段的全球其他地区,将较为密切地关注这一问题,并会努力在国内部署行之有效的战略。[15]

新技术能否帮助解决电子垃圾问题?

立法可以勾画蓝图,指引我们扭转对电子垃圾的态度,但它并不保证大规模采用。回收加工电子垃圾既困难又耗时,并且有时不具备商业可行性。

技术能够加速这一进程,但颠覆性的突破迟迟未能出现。对电子垃圾新兴处理技术的随机分析表明,近期创新成果激增,到 2022 年,电子垃圾相关专利申请的比例达到每百万人口 787 件,而 2010 年的这一比例为每百万人口 148 件。然而,对这些申请的更深入分析表明,几乎四成只关注电缆的回收加工。在这段时间内,从电路板、太阳能设备和灯具中提取贵金属的技术仍然相当停滞。[16]

然而,一些即将问世的技术展露出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首先,我们可以求诸潜在救星——人工智能 (AI)。最新一代搭载摄像头的 AI 能够以远超现有机器的精度识别和分拣电子材料,准确率达到 99%,生产率提高 50%。[17]

新的化学回收技术也在开发当中,能够将混合物质分解成各自的化学成分。这可能意味着未来需要的新塑料更少,以前不可回收的物品变得适合加工。

新一波的冶金技术有望为贵金属带来同样的变化。生物浸出(借助细菌从电子垃圾中回收金属)和电化学回收(通过电流分离金属)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从过期的日常小型器件中提取金、银和钯。

至于追踪全球电子垃圾输送链路并确保其得到妥善处置,最佳手段当属不断发展的物联网 (IoT)。它不仅能够实时监控电子垃圾从弃置到回收加工的全过程,而且能为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者设立可靠的责任制。

这些技术一旦确立了经济和环境优势,就可以扩大规模并普遍推广。可以想见,在传统上难以获得融资的全球地区,会出现稳健的公私投资。

为了改善新兴经济体中背负电子垃圾者的生活,另一个看似有效的答案也浮出了水面—— 在我们的消费主义经济模式允许的范围内,尝试减少我们需要的新产品数量。

应当延长电子产品的寿命吗?

电子产品消费不断加速,加之电子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普遍不足,未来几年的电子垃圾问题恐将加剧。一种应对之道是,努力延长电子产品的寿命。

欧洲环境署 (EEA) 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智能手机、电视、洗衣机和吸尘器的使用时间平均比其设计寿命短 2.3 年。[18]相反,其他重点产品的耐用性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例如,在 2019 年至 2023 年期间,智能手机的平均可用周期延长了 5.1%(达到四年零七个月);平板电脑延长了 7.5%(达到五年零八个月);电视延长了 2%(达到八年零一个月)。[19]

的确,就像在医学上预防胜于治疗一样,处理电子垃圾问题的最佳方式或许只需减少电子产品的产量即可。这种情况需要多管齐下的策略:立法推迟产品淘汰;遵守更严格的生态设计原则;引入具有约束力的维修权法规;坚持更清晰的“能源贴标”,以帮助鼓励消费者的选择。

技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并不是唯一一个天天享受手机、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的好处的人。然而,在这个充满数字干扰的世界中,我们必须得着眼于大局,评估生活方式的长期成本。

超过某一点之后,庞大的数字可能会失去意义。人类的思维几乎难以形象化地衡量,2022 年全球产生 6,200 万吨电子垃圾是怎样的情景。从影响的角度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会更容易—— 堆积成山的有毒垃圾让发展中国家的海岸线千疮百孔,这些垃圾溢出的有毒气体污染了空气,有毒化学物质渗入地下水,人生前景惨淡的弱势群体在这脏乱的垃圾山中无休止地穿梭拣选。

没有谁会愿意把这份数字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和我们的星球。

解决电子垃圾问题:五个小知识

问:每年产生多少电子垃圾?

答:根据最新数据,2022 年,全球共产生了 6,200 万吨电子垃圾。其中包括 3,100 万吨金属、1,700 万吨塑料和 1,400 万吨其他材料。

问:全球实际回收电子垃圾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不到四分之一 (22.3%) 的电子垃圾得到了收集和回收,预计到 2030 年回收率将降至 20%。

问:废弃的电子产品中浪费了多少有价值的材料?

答:仅在 2022 年,就有约 910 亿美元的金属随着电子垃圾被倾倒,其中包括 190 亿美元的铜、160 亿美元的铁和 150 亿美元的黄金。

问:谁最易遭受有毒电子垃圾暴露的危害?

答:全球约有 1,800 万儿童和 1,300 万女性面临电子垃圾回收带来的不良健康后果,这些群体通常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在工作环境中未获得相应的法律保护或适当培训。

问:解决电子垃圾危机的潜在解决方案有哪些?

答:解决方案包括设立更强大的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维修权”立法、AI 驱动的分拣技术、新的化学回收技术、寿命更久的产品设计,以及将重点从回收转向再利用和翻新。

 

[1] https://unitar.org/about/news-stories/press/global-e-waste-monitor-2024-electronic-waste-rising-five-times-faster-documented-e-waste-recycling

[2]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electronic-waste-(e-waste)

[3] https://unitar.org/about/news-stories/press/global-e-waste-monitor-2024-electronic-waste-rising-five-times-faster-documented-e-waste-recycling

[4] https://ewastemonitor.info/wp-content/uploads/2024/12/GEM_2024_EN_11_NOV-web.pdf

[5] https://unitar.org/about/news-stories/press/global-e-waste-monitor-2024-electronic-waste-rising-five-times-faster-documented-e-waste-recycling

[6] https://ewastemonitor.info/wp-content/uploads/2024/12/GEM_2024_EN_11_NOV-web.pdf

[7]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23901

[8] https://unitar.org/about/news-stories/press/global-e-waste-monitor-2024-electronic-waste-rising-five-times-faster-documented-e-waste-recycling

[9] https://unitar.org/about/news-stories/press/global-e-waste-monitor-2024-electronic-waste-rising-five-times-faster-documented-e-waste-recycling

[10] https://post.parliament.uk/research-briefings/post-pb-0045/

[11] https://unitar.org/about/news-stories/press/global-e-waste-monitor-2024-electronic-waste-rising-five-times-faster-documented-e-waste-recycling

[12] https://ewastemonitor.info/the-global-e-waste-monitor-2024/

[13] https://committees.parliament.uk/committee/62/environmental-audit-committee/news/200344/government-failing-to-grasp-fully-the-ewaste-tsunami-eac-questions-why-so-many-of-its-recommendations-accepted-by-ministers-are-not-being-consulted-on

[14] https://www.bbc.co.uk/news/articles/c51ep5583jyo

[15] https://unitar.org/about/news-stories/press/global-e-waste-monitor-2024-electronic-waste-rising-five-times-faster-documented-e-waste-recycling

[16] https://ewastemonitor.info/wp-content/uploads/2024/12/GEM_2024_EN_11_NOV-web.pdf

[17] https://www.cjdecycling.com/innovative-e-waste-recycling-technologies/

[18] https://www.circularonline.co.uk/news/lifespan-of-electronics-2-3-years-shorter-than-intended-by-design/

[19] https://www.eea.europa.eu/en/analysis/publications/product-lifespans-monitoring-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