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行动“病毒式”传播的时候到了
在 2020 年元旦,几乎没有人会预测到,仅仅几周后,一场性质完全不同的毁灭性悲剧就占据了世界新闻头条。这种病毒已经渗透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有些人认为生活再也不会与以前一样。
Fady Jameel,安利捷副总裁兼副董事长
在 2020 年元旦,几乎没有人会预测到,仅仅几周后,一场性质完全不同的毁灭性悲剧就占据了世界新闻头条。这种病毒已经渗透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有些人认为生活再也不会与以前一样。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引起呼吸道疾病,被称为 COVID-19)已经如此迅速地扰乱了现代社会,占据了媒体头条,而且也重新开启了关于人类以及我们与地球和自然的关系的长期争论。
一些人宣称我们只不过是地球有节奏循环中的乘客,但这一立场越来越难以捍卫;相反,目前的疫情大流行更像是一个确认,表明我们本身是我们正在目睹的许多环境变化的催化剂。的确,如果说冠状病毒教会了我们什么的话,那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灾难性疫情再次爆发,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现在不是静悄悄地降低环境破坏问题严重性的时候,而是把它摆到前台和中心——承认文明和自然共享同样复杂而微妙的生态系统。并且要最终接受这个现实: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比其他任何一代人更能决定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命运。
现在不是忽视气候变化辩论的时机
位于奥斯陆的国际气候研究中心 (CICERO) 的主任 Glen Peters 在 2020 年 4 月说,抗击冠状病毒的斗争可能会让抗击气候变化取得的任何进展“暂停”。
“在未来 6-12 个月的政策讨论中,气候问题可能不会被提及,”他说。“讨论议题将是关于冠状病毒和经济复苏。”[1]
解释原因很容易。毕竟,在世界上一半人口处于封城状态的短短几个月内,大自然母亲似乎——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正在迅速愈合她的伤口。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也看过这样的图片:流经威尼斯的清澈运河;从德里到北京没有雾霾的日子;鱼类和鸟类在被污染的、长期被废弃的水道和航线上繁殖。
中国减排。来源:©Reuters Graphics,基于 NASA 数据。
在撰写本文时,全球航空交通量较危机前的水平下降了三分之二,美国的汽油销量下降了近一半,[2]并且据估计,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 7.5% 左右。[3]在大西洋对岸,欧盟的每日排放量下降了约 58%。[4]在英国,伦敦这个季节的二氧化氮水平比五年平均水平降低了 36%。[5]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暂时远离汽油,然后——瞧!——地球神奇地再次表明了它的环境平衡。因此,扭转我们几十年的生态不良行为肯定比我们预想的要简单得多。
当然,没有什么事情会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像疫情大流行这样暂停我们的生活,估计将给世界经济造成高达 8.8 万亿美元的损失。[6]几乎没有哪个国家逃过 GDP 骤降和债务急剧上升的灾难。从政府预算到个人储蓄账户,资产负债表和净利润将遭受重创。人们被禁锢在自己的家中,通常靠国家补助维持生活。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简而言之,我们向往一个后病毒世界,原因在于我们希望回到以前的生活。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
与一种以排放污染的工业为基础的生活相比,一种充满恐惧和无法活动的生活肯定不会更令人愉快。而一旦“新常态”确立,这种迅速(且完全偶然)的环境修复过程可能很快就会遭到破坏。
英国《独立报》指出,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下降只是短暂的,排放量在随后的经济复苏中反弹了 5.1%。[7]它引用了来自东英吉利大学的气候科学家 Corinne Le Quere的话说,由于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污染下降不是源于结构性变化,所以,“一旦禁令结束,我预计排放将回到原来的水平”。
即使出现了奇迹,污染是否仍然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好吧,这仍然不够。
2019 年联合国的《排放差距报告》警告说,温室气体需要每年下降 7.6% 才能把未来全球变暖限制在 1.5⁰C。[8]早在 2020 年 3 月底,美国研究中心突破研究所预测的 2020 年排放总量下降幅度只有 0.5-2.2%,该预测假设下半年实现某种经济反弹。[9]
作为一个社会,我们最好以同样紧迫的态度来制定应对病毒威胁和气候变化的措施——原因在于这两者似乎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睁开眼睛、敞开心扉,直面我们自己造成的灾难
单独来看,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自我调节的系统。自然生物遗传多样性能阻止病原体在种群和物种之间立足和迅速传播。但是通过“简化”自然生态系统来便于单一培养,人类已经以联合国所描述的“前所未有的速度”[10]减少了生物多样性。通过促进畜群的遗传一致性,我们为新出现的病原体和宿主的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莱布尼茨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 Johannes Vogel 指出,病原体“打破了物种边界,原因在于我们在以不尊重环境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他举了非洲沿海水域过度捕捞的例子,这迫使当地社区依赖丛林动物的肉为生,从而促进了病原体的跨物种传播。[11]
探测得越深,情节越复杂。想想看,为了农业和木材而砍伐森林,缩小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缓冲区,迫使后者与人类居住的范围变得更近。
从 1990 年到 2016 年,世界失去了 130 万平方公里的森林。[12]
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IIED) 所长 Andrew Norton 确认,“土地利用变化和森林砍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驱动因素。它们使人类接触到冠状病毒等新的威胁,从而增大了更多疫情大流行的风险。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件,会永久性地降低自然和人类系统的恢复力。”[13]
而且请记住,被确定为今天疫情中心的“菜市场”(交易野生动物、宠物和农场动物的市场)仅为养活全球人口而存在,而人口数量正开始让现有资源不堪重负。
一个可预见的未来
至少在 SARS-Cov-2 突然出现并改变世界的 4 年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在其《2016 前沿报告》中就已发出警告,称平均每 4 个月人类就会出现一种新的传染病。
UNEP 的报告作了后见之明,其中指出:“从未有如此多的动物被如此多的人饲养,也从未有如此多的机会让病原体从野生动物和家畜通过生物物理环境传染给人类,从而导致动物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14]
编写该报告的专家承认,在人类所有新发传染病(包括引发媒体热议的病原体,如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和非典)中,约 75% 源自人畜共患疾病。
他们描述了“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增加,人畜共患流行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食源性人畜共患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增加,而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疾病在贫穷国家持续存在”。
作为地球上的顶级掠食者,作为一个物种,作为我们世界的守护者,人类当时未能根据这些信息采取行动,而且非常不幸地失败了。
下图显示了人畜共患疾病是如何通过带有寄生虫载体(例如跳蚤、蜱、蚊子)的家畜(以及后来的人类)种群被“放大”,以及家养动物种群(特别是家畜)的同质化以及人类居住地和农田向野外的侵占如何实现病原体向人类的交叉。
人口过剩、城市化、出行的完美风暴
这些见解发人深省,因为尽管人们一再谈论疫苗和治疗方法,但证据表明,冠状病毒很可能会继续存在。
随着这个发人深省的想法继续投下它的阴影,科学家们几乎一致得出一个结论:COVID-19 不会是最后一次全球疫情大流行。
UNEP 指出,温度、湿度和季节性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存,这意味着冠状病毒及其同类病毒的爆发将随气候的演变而周期性地且不可预测地发生。[15]
发展中国家必须特别警惕。
“快速的气候变化正对那些资源较少的国家构成挑战,”UNEP 警告说,“这使它们更加脆弱,并加大了它们因人畜共患疾病传播而受到伤害的风险。”
日益增长的城市化正推动城市附近的消费者对肉制品的需求。这使得更多畜牧业围绕人口中心,从而增加潜在的病原体接触。
交通是气候变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2013 年至 2018 年,航空公司增加了 32% 的二氧化碳排放[16]),同时也增加了疾病出现之后的地理传播。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几个小时内往返于不同国家之间,这使得疫情大流行成为失控的全球‘成功’,“在出现第一个报告病例的 3 个月内感染了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17]
在努力创造一个为我们定制的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让自己亏欠我们的微小敌人——病毒。
为什么我们既要有希望,又要留心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认为,环境恢复力应该是任何恢复计划的核心。[18]事实上,对于世界目前是否有能力关注气候变化这个问题,麦肯锡直接得出结论:我们不能不关注气候变化。
麦肯锡在其 2020 年 4 月的文章《应对后疫情大流行世界的气候变化》中指出:“当前的疫情大流行或许能让我们预览全面气候危机可能带来的变化,即同时面临供求的外源性冲击、供应链中断以及全球传播和扩大机制。”
像“解决”气候变化一样,“解决”疫情大流行需要一个深刻的态度转变——而这是我强烈主张的。
我们必须抛弃短期体系,以实现长期弹性。这适用于医疗器械、基础设施服务、供应链和大城市。
麦肯锡呼吁真正的全球协调与合作,它提醒我们,“正如在疫情大流行问题上一样,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全球危机的代价必然大大超过预防危机付出的代价”。
可用于应对环境风险的这四项战略也将帮助我们抵御未来的疫情大流行:
- 缩短并本地化供应链
- 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
- 优化消费
- 减少污染
至于如何在管理这些转变的同时避免经济崩溃? 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疫情大流行与环境之间最终趋同的地方。抗击冠状病毒和气候变化的战略紧密协调,并触发一个正反馈循环:挽救旧工作机会,在新兴行业创造就业机会,推动资本形成,提高经济弹性。
考虑到国内和国际交通需求的下降。考虑新本地化的供应链。考虑绿色经济到 2030 年可能在全球创造 2,400 万个新就业机会这一事实。[19]这些颠覆将推动麦肯锡所称的“对加速变革的更大激励”。[20]
尽管如此,仍需要在多个方面保持警惕。
当工业车轮再次转动时,冠状病毒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的油价暴跌可能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如果被迫在气候和经济优先事项之间做出选择,现金匮乏的人们(和政府)可能很难证明前者是合理的。财富缩水的投资者可能会推迟投资更冒险的低碳项目。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各国在这场疫情大流行的袭击中伤痕累累,可能会出现一种“各自为战”的心态。
这不是关于能做什么,而是必须做什么
联合国秘书长 Antonio Guterres利用 4 月 22 日的“地球日”提醒我们,尽管这次疫情大流行造成了悲剧,但世界不应忘记地球面临的“更严重的环境紧急情况”。
“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气候破坏正接近不可逆转的地步。我们必须果断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免受冠状病毒和已经存在的气候破坏的威胁,”他警告说,“气候风险因素需要被纳入金融体系,并成为所有公共政策的核心。”
同样,IIED 的 Andrew Norton 指出,“无论政府如何难以集中精力应对多重挑战,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都是在应对疫情大流行的同时对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行动不理不睬。”[21]
因此,2020 年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可能因冠状病毒疫情而被搁置,但有些人估计的到 2050 年阻止全球变暖所需的 50 万亿美元[22]将是一笔有待偿还的债务。
UNEP 执行主任 Inger Andersen 称,2020 年是“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重塑我们与自然的关系的一年”。[23]随着人口无情地逼近 100 亿,这意味着重新评估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之间的关系——这项工作将涉及到每个行业、学科和民族国家。这应被定义为一项全球努力,以了解疫情爆发的可能性,从而尽量减少对人类和自然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UNEP 启动了“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2021-2030)”,重点关注传统栖息地的丧失和恢复。UNEP 还与世界各国政府合作,制定 2020 年后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使决策者明确考虑人畜共患疾病等问题。
疫情大流行问题与气候变化并不相互排斥。相反,它们在战略和期望的结果上是相互加强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宣布战胜疫情大流行的最终胜利,但通过现在对气候变化负起责任,我们可以极大地限制它们的危害范围。只有通过对我们的思维进行“未来验证”,我们才能防止当前的危机仅仅成为造成严重损害的疫情大流行无尽循环中的首个危机。
全球视野帮助我们发挥引领作用
在Abdul Latif Jameel,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应对气候挑战的重要性。今天这场危机的悲剧只会重新激发我们的承诺,创造一个更清洁的世界,并且应对持续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许多人将知道我们对绿色能源和可持续生活的承诺。以环境和社会责任为重点,我们正在优先考虑清洁能源和减少全球有限资源的消耗。
在 Abdul Latif Jameel Energy 目前活跃的大约 18 个国家中,我们在太阳能、风能、水解决方案和环境服务方面进行了重大投资。我们的能源组合预计在我们的多个地区提供大约 5GW 的电力——逐年抵消越来越多化石燃料的破坏性影响。
除了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还坚定地致力于增进对疾病和人类健康的知识和研究。
2019 年,Community Jameel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合作建立了J-IDEA,即 Abdul Latif Jameel疾病和紧急分析研究所(简称Jameel研究所)。它是以一个用于预测并预防全球健康危机的快速反应研究中心。
现在,J-IDEA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适时地成为了知名数据科学家、流行病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和援助工作者的中心。这个团队使用分析和建模来探索全球健康和人道主义危机的原因,并为政府、机构和社区找到全新的解决方案。
J-IDEA 的第一任主任是 Neil Ferguson 教授,他以建立诸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大流行性流感、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非典病毒等病原体传播的模型而闻名。J-IDEA 补充了 Community Jameel的另一个全球卫生合作项目——与麻省理工学院 (MIT) 合作启动的 Abdul Latif Jameel Clinic for Machine Learning(简称J-Clinic)的工作。J-Clinic 聚焦于人工智能如何预防、检测和治疗癌症、败血症、痴呆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使人衰弱的疾病。
很明显,全世界迄今未能对传染病的传播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常常袖手旁观,让最脆弱的人付出最终的代价——但现在,我们所有人的生命(或者至少是生计)都处于危险之中。
我们有更大的决心,原因在于冠状病毒彻底地反驳了一个谬见,即各国无力适应世界不断变化的需求——太迟缓而无法采取行动,太笨拙而无法改变方向。
“在这场危机中,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仅仅接受我们星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迅速恶化的状况是多么不负责任,”莱布尼茨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 Johannes Vogel 说。[24]我完全同意。
这次疫情大流行已经表明,当危险迫在眉睫时,我们可以采取迅速和一致的行动。就像利用自然资源造福所有人一样,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采取措施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已经有了技术;缺乏的是集体行动的意愿。
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这样的意愿,我们必须一起找到出路。
[1]https://www.ft.com/content/052923d2-78c2-11ea-af44-daa3def9ae03
[2]https://www.ft.com/content/052923d2-78c2-11ea-af44-daa3def9ae03
[3]https://www.eia.gov/outlooks/steo/
[4]https://www.ft.com/content/052923d2-78c2-11ea-af44-daa3def9ae03
[5]https://www.york.ac.uk/news-and-events/news/2020/research/pollutionlevelsinukcitiesdropsascoronavirusimpactsondailylifenewdatareveals/
[6]Updated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Economic Impact of COVID-19,亚洲开发银行,2020 年 5 月 15 日
[7]https://www.independent.co.uk/environment/coronavirus-air-pollution-carbon-dioxide-impact-environment-climate-crisis-a9446031.html
[8]https://www.unenvironment.org/interactive/emissions-gap-report/2019/
[9]https://thebreakthrough.org/issues/energy/covid-emissions
[10]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coronaviruses-are-they-here-stay
[11]‘Coronavirus has exposed our arrogant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Johannes Vogel,《金融时报》, 2020 年 4 月 9 日
[12]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global-warming/deforestation/
[13]https://www.iied.org/covid-19-crisis-shows-governments-can-also-act-save-nature-climate
[14]https://environmentlive.unep.org/media/docs/assessments/UNEP_Frontiers_2016_report_emerging_issues_of_environmental_concern.pdf
[15]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coronaviruses-are-they-here-stay
[16]https://theicct.org/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ICCT_CO2-commercl-aviation-2018_20190918.pdf
[17]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coronaviruses-are-they-here-stay
[18]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sustainability/our-insights/addressing-climate-change-in-a-post-pandemic-world
[19]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blog/2019/04/green-economy-could-create-24-million-new-jobs/
[20]https://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sustainability/our-insights/addressing-climate-change-in-a-post-pandemic-world
[21]https://www.iied.org/coming-through-pandemic-right-way
[22]https://www.morganstanley.com/ideas/investing-in-decarbonization
[23]https://www.unenvironment.org/news-and-stories/story/coronaviruses-are-they-here-stay
[24]‘Coronavirus has exposed our arrogant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Johannes Vogel,《金融时报》, 2020 年 4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