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水产食品系统

对许多人而言,鱼类——或广义上的海鲜——不过是众多食材中的一种选择。有人视其为重要蛋白来源。有人赖以为生。逾 8 亿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健康与生计系于水生系统。[1] 到 2030 年,全球人口将达 85 亿,而目前已有 6 亿人长期营养不良。[2]
如今海洋孕育着约 80% 的地球生物,供养着 30 亿人口。[3]海洋资源可满足现有人口六倍的粮食需求(未计入江河湖泊和人造栖息地)。[4]但必须以可持续且公平的水产食品系统管理为前提。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实现水产食品的最大化可持续利用? 我们应当如何优化生产方式并减少浪费? 我们应当如何确保其为更多人提供粮食安全、营养保障和生计来源?
什么是水产食品系统?
水产食品涵盖所有从水域中养殖或捕捞的动植物。从鱼类贝类到藻类及合成替代品,皆属水产食品范畴。
水产食品系统则包含维持水产食品发展及发挥效益的所有必要条件。正如世界渔业中心所述:
“水产食品系统是一个复杂网络,包括与水产品相关的所有元素和活动,以及其所处的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其涵盖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并涉及营养、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社会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性等多重效益。”[5]
不止美味
除烹饪价值外,水产食品还在诸多层面上展现出独特优势,堪称陆地农业的重要补充乃至升级选择:
- 产量巨大。 水产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可持续管理能带来显著增长空间。
- 营养丰富。 水产食品富含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包括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通常比其他常见食物来源更具营养价值。[6]
- 食品安全。 2019 年,全球水产食品消费量达58 亿吨,是牛肉消费量的两倍多,也远高于猪肉和禽肉消费量。[7]约 33 亿人平均 20% 或以上的蛋白质摄入来自水产食品。在中低收入国家,水产食品通常是主要甚至唯一的蛋白质和必需营养素来源。[8]
- 维系生计。 据估计,仅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就有 6,200 万人从事初级生产。[9]相关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亚洲,其次为非洲。[10]低技术含量的沿海小型渔业(SSF)占全球捕捞量的 40%,并提供了该行业 90% 的就业岗位,支撑着发展中国家近 5 亿人口的生计。[11]
- 促进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2022 年,水产食品系统创下了创纪录的 1,950 亿美元的产值。中国以 224 亿美元的出口额位居榜首,其次为挪威(155 亿美元)和越南(112 亿美元)。[12]
- 比农业更环保。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汇,水产食品的碳排放量低于陆基作物和禽畜。[13]
水产食品产量创历史新高
全球水产食品产量比六十年前增长了五倍。传统捕捞产量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稳定。而水产养殖产量则自 2020 年以来增长了 6.6%,目前占人类消费水产动物产品的 57% 以上。[14]

20 世纪 60 年代,人类食用了约三分之二的水产动物产品。如今该比例已达到 90%。从 1961 年到 2021 年,消费量增长了 483%。年均增长约 3%,几乎为全球人口平均增长率的两倍。[15]
随着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人均消费量大幅增长。
而产量尚未达到峰值。预计到 2032 年,可供人类使用的全球水产动物产量将达到 2.05 亿吨。其中约 1.11 亿吨来自水产养殖,9,400 万吨来自捕捞渔业。人类消费的水产品将占总产量的 90%,人均消费量从 2022 年的 20.7 公斤升至 2032 年的 21.3 公斤。[16]
倘若创新管理和投资得当,则水产食品产量可增长至目前的六倍,足够满足后代所需动物蛋白的三分之二以上。
问题何在?
尽管这些数字引人瞩目——但很大程度上也正因为如此——水产食品种群数量正在下降。1974 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监测的鱼类种群中 90% 处于生物可持续水平。到 2021 年,这一比例降至 62.3%。[17]主要罪魁祸首是过度捕捞、生态系统变化及铺张浪费。
我们浪费了多少水产食品?
减少水产食品损失和浪费对改善食品系统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同时符合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第 12.3 项目标,即到 2030 年将全球人均食物浪费减半。[18]
很难准确评估浪费的严重程度。但浪费的数量真的很多。据 FAO 估计,2021 年全球可食用水产食品损失和浪费(FLW)总量约为 2,380 万吨,相当于水产食品总产量的 14.8%。其中加工(39%)和野生捕捞渔业生产(35%)环节损失最大。[19]
FLW 因地区而异。中低收入国家由于处理操作不当以及基础设施不足,在捕获后和加工环节损失更多,而高收入国家则因消费者行为导致更多浪费。
损失和浪费发生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20],包括:
- 弃于海上: 许多“低价值”的水产食品被扔回海里,这些生物往往很快因身体创伤或易被捕食者攻击而死亡。
- 水产养殖: 疾病、逃逸、寄生虫、畸形、不达标的环境条件以及污染均影响产量。
- 海上加工: 副产品包括鱼头、鱼尾、内脏、血液、鳞片等有机物质,均被重新扔回海里。
- 小型渔业 (SSF): 据 2014 年的一项估计,小型渔业中,捕获后的鱼类损失在 20% 至 75% 之间——主要原因在于冷藏、运输、处理和培训不足。
- 陆地加工: 低收入国家往往倾向于购买整条新鲜的鱼,而高收入国家则更偏爱鱼片、鱼罐头和即食产品,这导致了更多的浪费。
- 零售和食品服务: 鉴于库存管理不善以及处理和储存不当,被污染或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会被丢弃。
- 家庭消费 消费者会扔掉他们不想要、没有吃或未妥善储存的产品。在低中收入国家,这个问题不太严重,因为那里的人们往往会把整条新鲜的鱼吃掉。
如何实现水产食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正如世界渔业中心所言:
“当水产食品系统确保所有人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实现粮食安全和营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基础时,即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21]
那么,我们的现状如何呢? 根据下表,仅有 62% 的渔业资源得到了可持续开发,这一比例较 20 世纪 70年代的 90% 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同年,78.9% 的主要渔业资源得到了可持续捕捞,这表明妥善管理可以发挥作用。[22]
FAO 指出,水产食品的加工和利用正在显著改善,但需进一步减少浪费并扩大可持续生产,主要措施包括[23]:
- 推广创新技术
- 实施循环经济解决方案
- 帮助生产者(特别是小规模生产者)进入区域和国际市场
- 为所有消费者提供水产食品
- 加强有效管理
水产养殖是解决方案吗?
水产养殖是指在水生生物的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部分或全部生命周期的培育。其复杂程度不一,从家庭小规模养殖到大型跨国企业均有涉及,其在开放水域环境中使用水箱、池塘或网箱进行养殖。
2022 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 9,440 万吨,超过捕捞渔业,为沿海和内陆社区提供了重要的生计来源。[24]水产养殖比野生捕捞的水产食品更易管理,且可提供高产量的特定物种——通过技术,培训和投资减少损失的显著范围。但该行业主要由少数国家主导,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位居前列。非洲和亚洲是主要的水产食品产地,却尚未充分发挥潜力。
新研究和策略正聚焦于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并减少水产食品损失,包括:
- 鱼粉中的替代蛋白质来源:植物蛋白、微藻和昆虫粉等替代品可减少对鱼类资源的依赖;研究表明,基于微藻的饲料可促进养殖鱼了类的生长,并提高它们的抗氧化活性。[25]
- 培训和认证:将有助于在捕捞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并减少因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后续损失。[26]
- 选择性育种和基因改造:可提高抗病性、生长速率和其他因素,从而培育出更具适应性和生产力的种群。[27]
- 实时监测:使用传感器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从而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并尽量减少损失。[28]
如何减少浪费并提高产量
水产养殖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仅凭其自身之力尚不足以应对所有挑战。全球水产养殖业必须采取整体生态系统的策略,以保护环境并维持生计,同时确保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WEF 列出了减少水产食品系统 FLW 的几项干预措施:
利用更多副产品
可将副产品纳入鱼粉和鱼油中,用于生产水产养殖和农业饲料、堆肥、青贮饲料、肥料、生物燃料和宠物食品。[29]例如,冰岛鳕鱼生产商通过利用鱼头、鱼骨、鱼皮和鱼肠等副产品,在过去二十年里将其产量提高了 20%。[30]副产品在制药、保健品、生物医药、化妆品和可生物降解材料中也展现出日益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31]
保持低温运输
高效的运输,尤其是温度控制,对于避免食品腐败至关重要——该问题在长供应链和低收入地区尤为突出。太阳能冷冻设备为鱼类从捕捞到市场的全程冷藏提供了一种相对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在高收入国家,大型渔业公司可为船只配备速冻设备,以快速冷冻捕获物,从而防止因细菌繁殖、氧化和酶反应导致的腐败变质。
整合新兴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和 3D 打印等技术正在助力提升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增强市场趋势的预测能力,解决供应链效率低下的问题,优化生产流程,并实现自动化的定制包装方法。
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能够优化饲料和疾病管理,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产量。人工智能还能通过优化供应链物流和需求预测,改善产品分销,减少不必要的运输和因销售不佳而造成的损失。
鼓励消费者食用更多捕捞产品
推广使用率较低的替代产品有助于减少对浪费性产品的需求——通常通过借鉴不同文化的烹饪方式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例如,相比鱼片,罐头加工的损失极小。西班牙是欧洲罐头食品的领导者,其产量逾 34.3 万吨,价值 15 亿欧元。[32]与此同时,美国鱼罐头的销售额从 2018 年的 23 亿美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27 亿美元以上。[33]同样,鱼颈肉(亚洲称之为 Kama)在西方市场也逐渐受到青睐——这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选择,既能确保消费者食用更多全鱼产品,又能减少浪费。[34]
提升技能
优化食品处理、加工、储存和运输方式,确保更多优质食品送上餐桌。FAO 开发了在线课程、最佳实践手册和评估方法,有助于减少整个供应链中的浪费。培训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大技术投资力度,并最终提高利润率。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妥善处理、储存和膳食规划的意识,亦有助于减少浪费。
通力合作
多行业的全球协同行动将产生更卓有成效的成果和规模经济。Champions 12.3 是一个跨行业联盟,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 12.3 项目标——到 2030 年将全球食物浪费减半并显著减少食物损失。
由冰岛牵头的海洋集群网推动了“100% 鱼类利用倡议”。 新近加入该网的纳米比亚海洋集群汇集了纳米比亚海产品利益相关者,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产品捕获后损失。零售商和技术初创公司正在利用移动技术和数字供应链数据,将剩余、即将到期或卖相不佳的食品重新分配给消费者和慈善机构,从而减少浪费。
世界经济论坛呼吁更多行业利益相关者在整个供应链中建立有效的衡量、报告和目标设定机制,以降低运营成本并减少浪费。[35]渔具制造商还应与渔业运营商通力合作,探索更多新的方法,从而尽量减少非目标物种的捕获和丢弃。
加强政策与法规建设
大多数政策依赖于自愿性指南,而非强制性法规。例如,由 FAO 和世卫组织制定的《食品法典——鱼类和渔业产品操作规范》虽然提供了宝贵建议,但由于缺乏国际认可,导致其在减少 FLW 方面的影响有限。[36]
FAO 的“蓝色转型”路线图提出了到 2030 年将全球食物损失和浪费减半的战略目标。该路线图提出了扩展水产食品系统的愿景,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具营养且价格更为合理的膳食,并促进公平增长,特别是为依赖渔业和水产养殖的社区。[37]该倡议有助于促进:
- 可持续水产养殖的集约化与扩张:到 2030 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增长 40%,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求,并提供更多收入和就业机会。
- 有效的渔业管理:支持开发管理体系,使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恢复至健康状态。
- 升级食物链:实施创新实践和技术,以减少损失和浪费,提高可追溯性和透明度,促进贸易,并放宽市场准入
虽然这些为自愿性的计划和标准,但仍会影响政策的制定。例如,《食品法典规范》原则为欧盟委员会的第 853/2004 号法规提供了参考,该法规为欧盟水产食品制定了卫生标准。这表明,虽然仅靠指南并不足以推动变革,但在大势所趋之下,其仍可推动立法进步。
FLW 的具体法规落后于农业部门。政策制定者必须聚焦于通力合作、数据收集和消费者教育,以制定基于证据的政策,在不遏制企业发展的前提下激励减少 FLW。
非政府组织在提高消费者意识和推广全鱼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可持续实践。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和气候变化谈判等国际论坛日益认可水产食品系统,凸显了其愈加重要的地位。
果断行动
水产食品是人类最为宝贵的食物来源。其产量巨大,营养丰富,易于获取,能够满足基本热量和蛋白质需求,改善健康,帮助人们脱贫,并支持可持续增长。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意识、共同努力及持续的技术创新,确保这一丰富而重要的资源惠及子孙后代。
[1] https://worldfishcenter.org/research/aquatic-food-systems
[2] https://populationmatters.org/news/2024/07/the-road-to-10-billion-world-population-projections-2024/
[3] https://www.un.org/sw/node/51825
[4] https://oceanpanel.org/wp-content/uploads/2022/05/The-Future-of-Food-from-the-Sea.pdf
[6] Lund, E. K., “Health benefits of seafood; Is it just the fatty acids?”, Food Chemistry, vol. 140, issue 3, 2013, pp. 413-420.
[7] Investigating Global Aquatic Food Loss and Waste.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4
[8] Stetkiewicz, S. et al., “Seafood in Food Security: A Call for Bridging the Terrestrial-Aquatic Divide,” 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vol. 5, 2021
[9] ‘2024: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griculture. Blue Transformation in Action.’ FAO
[10] https://www.fao.org/interactive/state-of-fisheries-aquaculture/en/
[11] 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Investigating_Global_Aquatic_Food_Loss_and_Waste_2024.pdf
[12] ‘2024: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griculture. Blue Transformation in Action.’ FAO
[13] https://worldfishcenter.org/research/aquatic-food-systems
[14] ‘2024: 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griculture. Blue Transformation in Action.’ FAO
[15] https://www.fao.org/interactive/state-of-fisheries-aquaculture/en/
[16] https://www.fao.org/interactive/state-of-fisheries-aquaculture/en/
[17] https://www.fao.org/interactive/state-of-fisheries-aquaculture/en/
[18] https://sdgs.un.org/goals/goal12
[19] Investigating Global Aquatic Food Loss and Waste.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4
[20] “FAO Terminology Portal”, FAO
[22] https://www.fao.org/interactive/state-of-fisheries-aquaculture/en/
[23] https://openknowledge.fao.org/server/api/core/bitstreams/7493258e-e420-4840-a95d-cfec8833219d/content
[24] https://www.fao.org/interactive/state-of-fisheries-aquaculture/en/
[25] Aragão, C. et al., “Alternative Proteins for Fish Diets: Implications beyond Growth,” Animals, vol. 12, issue 9, 2022
[26]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Techniques – Certificate,” Bellingham Technical College
[27] Muir, W.M., “The threats and benefits of GM fish”, EMBO Reports, vol 5, 2004, pp. 654-659
[28] Bohara, K., P. Joshi, K.P. Acharya and G. Ramena, “Emerging technologies revolutionising diseas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in aquatic animal health”, Reviews in Aquaculture, 2023
[29] “Fish Waste Production in the UK – The Quantities Produced and Opportunities for Better Utilisation”, Seafish, 2000
[30] Zimet, S. “Icelanders Turn $12 Cod into $3,500 Worth of Products”, Human Progress, 2018
[31] Marti-Quijal, F. J. et al., “Fermentation in fish and by-products processing: an over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prospects”, 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 vol. 31, 2020, pp. 9-16
[32] https://www.fao.org/in-action/globefish/fishery-information/resource-detail/en/c/338172
[33] Miller, J., “Will 2024 be the year of the tinned fish? – Responsible Seafood Advocate”, Global Seafood Alliance, 2 January 2024
[34] Okamoto, K., “For the Most Succulent Fish, Cook the Collar”, Epicurious, 3 February 2021
[35] Investigating Global Aquatic Food Loss and Waste.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4
[36]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13179
[37] https://openknowledge.fao.org/server/api/core/bitstreams/2f12c8a2-fc0a-4569-bb97-6b5dbf5b6fb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