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熟的经济体中,许多人会分类家庭垃圾、重复使用购物袋,并在超市选择“更绿色”的商品,继而轻松说服自己,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正在为地球迈向可持续未来做出重大贡献。

但现实总能迅速打破这种幻觉。事实证明,即使在公众全球变暖意识高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成为大家口头禅的今天,我们还是扔掉了全部快速消费品中约 80% 的物质材料。[1]这意味着,大量宝贵资源被肆意浪费:被焚烧排入大气中;堆积成恶臭的垃圾堆,或深埋于地下,成为留给子孙后代的有毒“遗产”。

这些被丢弃的物质并非毫无价值。据保守估计,每年约有价值 2.6 万亿美元的商品被丢弃,且从未被回收利用。即使那些不支持绿色议程的人,也会因为这 2.6 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希望我们改正这些浪费行为。

当然,还有一种更为持续的经济管理方式。那便是“循环性”原则——该原则是一种制造和消费理念,涉及共享、维修、翻新和回收材料及尽可能地升级再造产品,以确保所生产的每件产品均能实现其最大环境价值。

我们浪费了什么——以及浪费了多少?

在循环经济中,产品使用后并不会立即被视为废品。相反,它们要么被反复使用(一次又一次……),要么转化为对社会同样有价值的东西。换言之,我们可以在技术可行的范围内延长产品材料的使用寿命。

这一战略不仅有助于减少被认为与大众消费主义密不可分的土壤、空气和水污染,还减少了地球系统的需求,从而实现以更多新鲜资源取代那些过早淘汰的资源。

浪费的数量之多着实令人不安。电子垃圾(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白色家电等电子产品)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垃圾。2022 年,电子垃圾总量达到 620 亿公斤,足以填满约 155 万辆垃圾车。随着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逐年增长,预计到 2030 年,每年电子垃圾总量将达到 820 亿公斤。[2]电子垃圾毒性特别大,含有砷、铅、镉、氯乙烯和阻燃剂等重金属和化合物,众所周知此类物质对人类呼吸、生殖和免疫系统不利。

问题不仅限于电子垃圾。我们还必须计算工业化学废物造成的损失。从整个社会来看,我们每年约产生 4 亿吨危险化学废物,包括燃料、传统电池、医疗废物、溶剂、油漆、清洁产品、油墨和农药等。[3]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所制造的化学品数量就增加了 40,000%。如今,普通人的体内就含有 700 多种人造化学物质,其中许多物质的生理影响尚未可知。

化学废物有毒,且处理成本高,还经常出口至环境保护措施较少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处置,往往渗入地下水或污染宝贵的农田。

建筑业则是另一废物产量居高不下、令人担忧的行业。建筑、翻新或拆除基础设施每年产生数十亿吨废物,约占所有填埋废物的 40%。[4]我们并未回收这些废物以扩大建筑环境,而是选择每年从地球表面开采约 1,000 亿吨新鲜原料——这显然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做法。 [5]

同样令人羞愧的则是家庭、办公室、商店和工厂制造的大量商业废物。过剩的包装、食品、纸板、纸张和纺织品每年制造 20 亿吨商业废物。[6]同样令人不快的是,约 70% 的船只在使用寿命结束时即被拖到岸上拆解。废弃船只的锈蚀船体常常渗出锌、汞等有害元素。而今,孟加拉国的部分海滩已沦为船冢,约有 7.9 万吨石棉,24 万吨PCB(危险有机化学品多氯联苯)及 21 万吨其他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堆积成山——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永久解决方案,则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与消费水平的持续攀升,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地球废弃物产量将激增 70%,这预示着短期内这一情况不会得到缓解。[7]

那么,我们该如何着手应对这一巨大挑战?

循环逻辑:财务和环境要求

在这个愈发被废物充斥的世界,尚存一线希望:经济激励的诱惑。商业审慎有望成为推动循环经济新纪元的核心驱动力。

我们每年丢弃价值 2.6 万亿美元的废物,其中材料保留了约 80% 的原始价值。[8]倘若这种“浪费”不再被视为生命的终点,而仅仅被视为一个过渡阶段,又将如何呢?

截至 2022 年,全球循环经济的规模已迅猛扩张至每年约 3,390 亿美元,[9]相比 2020 年的约 1,500 亿美元,实现了超过一倍的增长。[10]随着人们对该细分市场兴趣的日益增长,预计到 2026 年,其价值将再次翻一番。[11]展望未来,到本十年末,循环经济有望为全球经济活动带来额外的 4.5 万亿美元的增长;而到 2050 年,实现 25 万亿美元的增长目标也绝非遥不可及。

麦肯锡专家指出,仅在欧洲地区,那些围绕循环经济原则调整投资组合的消费品公司,到 2030 年,即可释放 5,000 多亿美元的价值链,到本世纪中叶,总收入有望达到 1 万亿美元。[12]

那么是什么推动这些非凡预测? 这一定不仅仅是因为从现有产品中回收材料所带来的现金价值。事实上,企业若秉持循环经济理念,便能通过以下措施节约成本:降低能源消耗、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以及实现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誉、吸引进步政府税收优惠来充实自身的财务状况。

抛开财务方面的考量,推动循环经济势头渐起的另一个充分理由亦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持续进行的关乎生存的对抗气候变化的斗争。

数据显示,我们每年平均制造 112 亿吨新垃圾,这些垃圾缓慢腐烂,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5%。[13]废物还导致了全球五分之一的甲烷排放,而甲烷这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要强 80 倍。[14]

在全球范围内,向循环经济的转变可提供约 45%(每年约 221 亿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这有助于本世纪中叶实现 2016 年《巴黎协定》提出后工业时代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1.5°C 以内的目标。[15]换言之,在设计和制造阶段逐步淘汰外来材料,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并为共同利益再生土地,以上举措均有助于地球免受气候过热带来的最严重破坏。

除了循环经济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可量化影响外,其他环境动因也同样充满希望。将废物重新定义为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商品,也有助于减少珍贵自然资源的消耗。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景观栖息地的破坏,并有助于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鉴于所有这些诱人的前景,现在是时候考虑循环经济在成熟后如何在产业和金融体系中奏效了。

循环经济的关键应用

消费品——我们渴望拥有、却又时常遗憾丢弃的物品——将通过延长其使用寿命及提高可回收性,朝着循环经济取得长足进步。

目前,时尚产业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堪称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每年约产生 9,200 万吨纺织废物。[16]但到 2030 年,预计衣服回收量将增加十倍,届时“二手”市场规模或许超过“新衣”销售。[17]新衣生产量的减少,不仅意味着生产用水量的降低,同时也意味着河水溪流所承受的染料污染的减轻。

电子产业亦蓄势待发,准备迎来一场迟来的变革。到 2030 年,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翻新的小型电子产品市场将达到数十亿美元的规模,同时大型家用白色家电的维修亦将受到更多重视。[18]2024 年 6 月,欧盟通过了新版商品维修指令,要求制造商迅速承担起经济维修的责任。这些新规旨在根除“计划报废”现象,并确保稳定的零配件供应,以便消费者能够选择修理出现故障的零配件,而不是只能将其丢弃。

截至同一日期,其他非食品类商品的制造商也有义务以回收材料或可生物降解材料作为其产品的主要包装。但,为帮助各行各业满足这些严格的要求,预计需要高达 1 亿美元的巨额投资。[19]

每当漫步于海滩,目睹每日被潮水冲上岸的垃圾碎屑,心烦意乱之际,塑料行业所造成的影响便一目了然。2022 年,逾 240 家政府及企业签署了全球塑料条约商业联盟,共同致力于优化废物管理并削减环境中的过剩塑料。该条约包括一项三管齐下的战略:消除产品中所有的非必要塑料;确保所生产的任何塑料均可重复使用或可堆肥;以及确保塑料材料保持循环使用,而非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展望未来,该行业有望到 2040 年迅速取得一些成果: 将流入海洋的塑料量减少 80%,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 25%,同时创造 70 万个新的工作岗位。[20]

农业可能是对循环经济诱惑作出最快响应的行业之一,原因在于其经济利益显而易见。某项研究发现,那些注重“再生”(采用轮作、自然授粉及粪便和干草等可回收产品)管理的农田收入比传统管理的农田高 78%。[21]广袤单一作物种植区依赖高价耕作、肥料和农药,相比那些以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为中心的农田设计,它们需要更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些干预措施无论是采用人力、机械还是化学方法,均需投入资金。

随着全球探索如何储存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能源供应,电池生产商在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仅美国的电池行业每年就能产生 18 万吨危险废物[22],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实现该行业的循环利用。首先,可以从消费者那里收集废旧电池,并回收废旧电池组件(包括锂等稀土元素),以便在其他电池中重新利用。其次,可以通过电池即服务(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但只租赁电动汽车电池)或出行即服务(公共交通、汽车共享和网约车)等循环商业模式,重新审视“所有权”这一核心概念。

建筑业还须仔细审视其环境账。希望到 2050 年,能够通过采用三种循环策略,使高达 80% 的建筑施工过程实现脱碳:

  • 替代燃料:用沼气、生物质能、液化天然气、氢气或氨气等组合替代化石燃料
  • 碳固化:利用二氧化碳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使其更加耐用,同时减少排放
  • 再碳化/碳捕获和储存让水化混凝土重新吸收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从而永久地封存污染物。

为了全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还须致力于延长社会已产生严重依赖的各种产品的生命周期。

制造商可以从设计模块化产品开始,让消费者能够轻松地逐个拆卸或更换部分产品,而无需牺牲整个产品。包装最好附带预付邮费的标签,以鼓励消费者将材料退回工厂。制造商在收到有缺陷或过时的产品后,可以选择对其进行修理、翻新或再制造(均可再次出售)或报废回收。预计该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即将迎来蓬勃的发展,仅电子产品翻新业务即可实现 15% 的平均年增长率。[23]

循环经济的好处有目共睹,且其潜力规模巨大。例如,在整个欧洲利用循环经济的机遇,到 2050 年,钢铁、塑料、铝和水泥行业的排放量有望减少 56%。[24]

但是,我们通往这片乐土的旅程会一帆风顺吗?为了迎接循环经济的到来,我们应该开始采取哪些准备措施呢?

通往循环未来的旅程挑战重重

很少有人怀疑循环经济的明智之处及潜在益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一定会持续发展。

与从内燃机(ICE)汽车到电动汽车(EV)的转变不同,循环经济的概念跨越了多个行业领域。循环经济在每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和面临的压力各不相同,故规划必须具有广泛适用性——换言之,量化价值链和协调战略——变得尤其具有挑战性。

或许正是因为循环经济的分散性特质,导致其缺乏行业领军者,并有可能在国家气候政策规划中被边缘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召回、翻新和重新分销商品所产生的费用应由谁来承担——是消费者还是制造商? 如果是制造商承担,则这些费用最终可能会加到商品价格上。

美好的心愿是一回事,但若缺乏完善的现成的基础设施支持,这些努力恐怕要大打折扣。尽管已警告消费者塑料所带来的危害,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塑料最终被填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存在其他诸多优先事项在争夺同一笔资金,但迅速改善废物管理系统仍然势在必行。据《华盛顿邮报》重点报道的一份警示性报告预测,到 2050 年,海洋中的塑料总量(按质量计)将超过鱼类。[25]

为了实现材料更长时间的循环利用,我们亟需加大回收技术的研发力度。目前,鉴于废旧塑料的消毒和分类过程过于复杂,每次再加工均会牺牲一定的纯度。因此,仅有 2% 的废旧塑料被加工成同等质量的产品[26];而其余的大部分废旧塑料则被降级为地毯纤维等低质产品。回收技术越先进,越有助于保持纯度,但相应的回收成本也越高。

如果我们期望消费者支付更多费用,就需要向消费者普及循环经济所带来的益处。在某些情况下,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被证实为必要的手段。自 2014 年起,英国强制要求商店对新购物袋收费,导致接下来的几年对购物袋的需求量减少了 98%。[27]

某些行业在向循环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取得进展;而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所需的改革则更为根本之举。例如,时尚行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围绕快速周转模式量身定制。鉴于衣物具有易损性、个性化和通常价格低廉的特点,故需实施一些大胆的创新,才能使诸如租赁或转售等竞争性的商业模式在经济上变得可行。目前,我们深陷于一个每年集体采购约 800 亿件新衣服的体系,该数字在过去二十年里激增了 400%。[28]

鉴于这些挑战,全球在加速向循环经济转型方面已刻不容缓。

有助于缩小“循环差距”的万全之策

鲜少有人愿意居住在一个水域被污染、空气有毒、废物堆积成灾且漂浮着“垃圾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立即着手实施多项策略,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首先,我们需要数据。海量的数据。公私部门的利益相关者均需了解价值链中导致材料不断流失的漏洞。为何有价值的商品会突然变成一种负担? 只有全面了解这一问题,才能设计出缓解措施并正确评估进展。

有了数据的加持,我们就可以着手扩大循环经济的规模,并在国家、城市和私营企业之间分享最佳实践。循环经济指标联盟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框架等倡议正在致力于改进指标并标准化关键转型指数。

接下来,我们需化心愿为行动。这意味着各行各业均做出切实的改变。

例如,食品行业必须鼓励转向既有利于个人健康又有利于地球健康的膳食。食品行业还需投资于再生农业,深入了解食物损失和浪费的原因;并使过剩食品和副产品能够轻松进入二级市场。

资本设备(重型机械、家具、车辆等)制造商可以通过提供“即服务”产品而不是鼓励直接购买来立即产生影响。他们还可以致力于建立高效且成本效益高的逆向供应链;在翻新设施方面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利用新的数字技术,以便实现整个资产使用寿命期间的监测和优化。

与此同时,塑料行业必须确定哪些配方对环境危害最大,并立即使用危害较小的替代品取而代之。该行业还可以设计便于再利用和回收的产品;解决食品存储用第二代塑料的卫生问题;建立方便客户的塑料收集系统;并帮助新兴经济体开发自己的回收设施。

电子行业则须有一套截然不同的优先事项:该行业需要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确保更多产品可升级,而非仅可替换;提高回收组件的可获取性,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引入租赁、共享和订阅等新型商业模式;并加大对回收技术投资的激励力度。

至于纺织行业,则须着手生产经久耐穿、选用优质面料以及不易过时经典设计的服装。该行业还须鼓励在棉花种植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原则;探索以维修为核心的衣物租赁模式的商业影响;构建活跃的二手纺织品贸易市场;并改善收集和分类设施。

从长期来看,所有这些策略均具有长远的经济意义。共同实施这些策略有助于缩小可耻的“循环差距”——这是一个令人指摘的统计数字,即每年进入循环经济的 1,000 亿吨新材料中,91% 以上会迅速从经济体系中永远消失。[29]

循环经济许诺打造一个更精简、更清洁、更绿色的世界——前提是我们开始将地球视为珍贵而脆弱的生物圈,而非仅为满足我们自身开发需求的无尽资源。

 

[1]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mckinsey-explainers/what-is-circularity

[2] https://www.genevaenvironmentnetwork.org/events/international-e-waste-day-2024/

[3] https://www.theworldcounts.com/challenges/planet-earth/waste/hazardous-waste-statistics

[4] https://constructiondigital.com/construction-projects/the-state-of-waste-management-in-the-construction-industry

[5]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11215-the-buildings-made-from-rubbish

[6] https://www.theworldcounts.com/challenges/planet-earth/state-of-the-planet/world-waste-facts

[7] https://www.ifc.org/en/blogs/2024/the-world-has-a-waste-problem

[8]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mckinsey-explainers/what-is-circularity

[9] https://resortecs.com/circular-economy-forecast-a-billion-dollar-market-opportunity/

[10] https://www.db.com/what-next/responsible-growth/Circular-Economy–Kreislaufwirtschaft/Facts-Fakten/index

[11] https://resortecs.com/circular-economy-forecast-a-billion-dollar-market-opportunity/

[12]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mckinsey-explainers/what-is-circularity

[13] https://www.unep.org/explore-topics/resource-efficiency/what-we-do/cities/solid-waste-management

[14] https://www.catf.us/2022/09/how-our-trash-contributes-to-climate-change/

[15] 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articles/unlocking-the-value-of-the-circular-economy

[16] https://earth.org/statistics-about-fast-fashion-waste

[17]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mckinsey-explainers/what-is-circularity

[18]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electronic-waste-(e-waste)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electronic-waste-(e-waste)

[19]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mckinsey-explainers/what-is-circularity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mckinsey-explainers/what-is-circularity

[20] 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articles/unlocking-the-value-of-the-circular-economy 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articles/unlocking-the-value-of-the-circular-economy

[21] https://peerj.com/articles/4428/ https://peerj.com/articles/4428/

[22] https://healtheplanet.com/100-ways-to-heal-the-planet/batteries

[23] https://www.mckinsey.com/featured-insights/mckinsey-explainers/what-is-circularity

[24]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sustainability/our-insights/how-a-materials-transition-can-support-the-net-zero-agenda

[25]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morning-mix/wp/2016/01/20/by-2050-there-will-be-more-plastic-than-fish-in-the-worlds-oceans-study-says/

[26] https://www.wri.org/insights/barriers-circular-economy-5-reasons-world-wastes-so-much-stuff-and-why-its-not-just

[27]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plastic-bag-use-falls-by-more-than-98-after-charge-introduction

[28] https://earth.org/fast-fashions-detrimental-effect-on-the-environment/

[29] https://www.circularity-gap.world/2022